行走的风景
来源: 语文教研组 2013-03-26 11:19 浏览量: 5327
潜水河从水吼岭一泻而下,在白水湾打个漩,便一个猛子扎到野人寨,然后平缓东流。野人寨边便冲积出一片素净的沙滩,沙滩温润地卧在古南岳天柱山脚下,日夜守望着这秀山丽水。
沙滩内侧,林木蔚然而深秀的,有两处所在,一是当年三祖驻锡的道场——三祖寺,一是野寨中学。一边钟声悠悠,祈福向善,一边铃声清越,启智求真。两家毗邻,相映成趣。
少年时,坐竹筏或拖拉机路过此地,我忠厚勤劳的父亲和笃信佛教的母亲,便要说:
这是一个最好的学校,到这儿念书都出息呢!
可惜,由于诸多原因,我和妹妹都没能到这儿来读书。
此后,印象中便是每每暑假路过,看着校门口悬挂着“热烈庆贺某某同学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横幅时的歆羡,和一串至今犹没忘记的名字:江向东、吴功友、汪晓峰、余江、程蕾……
第一次进入野中校园,是在1998年的一个傍晚,时同事程君调入野中工作,他当时住的是一座红楼,入得楼去,踩着木构的楼梯,脚下发出咿呀的声响,听在耳中,倒有了念错了的中国诗的歧韵,平平仄仄了起来。出得楼来,已然黄昏,模糊的记忆中对面应是一幢灰楼,两楼默然相守,灰红相映,亦庄亦谐,和而不同,煞是有趣。
再次来到野中,是在一个草长莺飞的三月,参加高考研讨会和观摩教学,时潜水汤汤,杂花生树。研讨会上,大家咸集,我见识了名师对课改的解读,也拓宽了实战备考的思路。示范课上,群贤毕至,董老师执教的《虞美人》让我大开眼界,郑老师执教《世间最美的坟墓》质朴生动,储老师执教《石头城》刚健有力……不能不让我满心钦佩——那机智的课堂,灵动的对话,智慧的碰撞——渠清如许,缘于源头之活水啊!我于是心生念想:
哪一天也要成为野中人!
亦是机缘凑巧亦是师长关爱,2008年,我梦想成真。
2008年9月5日,我满心欢愉地跨进了野中校园。浓阴匝地的斜坡小径,枝虬叶茂的参天古木,芬芳馥郁的藤萝柔条,啁啾悦耳的鸟鸣虫唱,这入耳入心的幽静漫溢出诗经中的书香,又如一支幽远的曲子,自唐风宋雨中缓缓飘来。掩映其间的教学楼、科技馆、浩然亭、觉后亭,犹如奏着这曲子的一排排琴键,铿然、有序。
如同一个饥渴劳顿的旅人,我浴水而新生。
那是一堂新闻课的教学,学的是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我在练习中布置了一道题,为校园里你印象深刻的景点拟一幅对联。在入学教育中,孩子们参观了学校博物馆、抗战烈士公墓。在他们所拟的对联中,显示出他们内心所受的震撼:
忠烈祠
忠魂烈骨长眠地下 天地正气永昭后人(黄贻苍)
忠烈之义绝千古 浩然之气贯长虹 (汪遐龄)
一腔热血景忠情 满怀正义赤子心 (程妍艳)
浩然亭
一花一草一木扮美丽校园 一砖一瓦一亭扬浩然正气(陈维成)
忠烈祠下埋忠骨 浩然亭上存浩气(王李兵)
抗日烈士公墓
青山有幸埋忠骨 景忠成人励学子 (江恒)
名山忠骨彰尔坚贞 留存浩气永式斯人 (彭丹)
大 门
潜水浩渺溢书香 天柱巍峨伴忠魂 (程妍艳)
天柱之麓潜水之滨绝美佳境之所在 忠烈祠旁觉后亭边辛勤耕读于此处 (叶丹蕾)
这是一群十六七岁的孩子,亦即时下人们所称的“90后”,他们有的刚离开家、离开父母,而他们心中装的已经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作为他们的老师,我倍感欣慰!
任公先生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无疑,这是一群初生无畏的牛犊,这是一群坚强智慧的少年。
一条奔腾不息的涓涓潜水,一座历史悠久的人文校园,一群风华正茂的坚定行者。
他们将一路跋涉,一路花开!
二00九年五月一日
(作者葛徐栋:现任野寨中学语文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