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染潜山研生物 叶脉含章启新思
来源: 教科室 2025-10-27 14:30 浏览量: 1240
——安徽省高中生物学“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暨教研基地项目推进活动在潜山成功举办
秋意浸染潜山,叶脉蕴藏文章;潜水悠悠含情,教研扬帆启航。2025年10月24日,安徽省高中生物学“教研江淮行——皖美课堂”暨教研基地项目推进活动在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协办,潜山市教育局与野寨中学共同承办。来自全省的生物教师齐聚一堂,共研思维型课堂,共绘教学新蓝图。
活动开幕式由安庆市生物教研员袁春生主持。野寨中学党总支书记朱太平在欢迎辞中介绍了学校“景忠·成人”的办学传统与生物学学科建设成果,并向全体教师致以问候。潜山市教育局副局长涂有利表示,此次活动是对潜山教育的肯定,也为区域教研水平提升注入新动力。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王艮胜强调,应以“皖美课堂”为契机深化概念教学,推动课堂转型。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员陈万鹏在致辞中感谢各承办单位,指出“教研江淮行”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希望与会教师共同探索思维型课堂实践路径,提升全省生物学教育质量。
本次活动紧扣“基于核心素养构建高中生物学思维型课堂”主题,在“景忠接续、追求卓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正式启动。
野寨中学党总支书记朱太平致辞
潜山市教育局副局长涂有利致辞
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王艮胜致辞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员陈万鹏致辞
课堂展示:思维火花点燃教学实践新探索
在公开课展示环节,三位教师以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精巧的教学设计,呈现了风格各异、理念共通的思维型课堂范例。野寨中学刘二俊老师执教《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以真实病例为引,引导学生动手构建模型,实现抽象知识的可视化理解;安庆一中邹凯老师带来《特异性免疫》(第1课时),围绕“狂犬病病毒暴露处理”创设情境,以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激发学生探究免疫细胞协同作战的机制;望江二中夏瑀老师则以《生命的信息网络:从细胞到个体》为主题,整合多模块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信息传递认知框架。三节课均聚焦核心素养,注重思维引导,展现出教师对思维型课堂理念的深入理解与实践智慧。
野寨中学刘二俊老师执教《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安庆一中邹凯老师执教《特异性免疫》
望江二中夏瑀老师执教《生命的信息网络:从细胞到个体》
研讨点评:深度交流凝聚教学智慧新共识
课后研讨环节中,三位授课教师依次进行说课,分享设计思路与教后反思。阜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生物学教研员樊晓云老师在专业点评中,高度肯定了课堂在“素养导向、情境真实、问题链设计、模型与数据融合”等方面的共性亮点,认为三节课共同勾勒出“生命体系信息传递”的进阶教学路径。她也针对课堂细节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拓展学生自主探究空间、优化问题链逻辑层次等,为教师后续优化教学提供了清晰思路。
阜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生物学教研员樊晓云老师专业点评
专题引领:理论实践融合引领教研新境界
活动还设置了专题报告环节,推动教学实践向理论深处漫溯。安庆一中朱晨兵老师作《高中生物学三年六段一体化进阶教学实践》报告,系统阐释了以“高一夯实基础、高二深化理解、高三能力突破”为核心的三年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分享了分层作业、实验教学等具体策略,为一线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安庆一中朱晨兵老师《高中生物学三年六段一体化进阶教学实践》报告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培训专家钟能政教授带来《遵循认知规律,搭建进阶之梯》专题讲座,深入解读概念教学与学习进阶的理论内核,提出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助力教师破解概念教学难题,实现从“教知识”到“育思维”的转变。
钟能政教授《遵循认知规律,搭建进阶之梯》专题讲座
活动最后,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员陈万鹏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本次活动的示范意义与研讨深度,并鼓励全省生物学教师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探索思维型课堂的构建路径,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员陈万鹏总结性发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次“教研江淮行”活动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吸引近千名教师同步参与。它不仅搭建了交流互鉴的高位平台,更以优质课例、深度研讨与理论引领,激发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思考。活动虽已结束,但安徽省高中生物学教育在探索中前行、在研究中精进的脚步从未停歇。
| 文字: 余玲玲 | 图片: 吴旺 |
| 编辑: 陈结根 | 审核: 王宝堂 |